打造皖北職教新高地 助力“三地一區”兩中心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城市,蚌埠產業基礎雄厚、工業企業聚集、職業院校眾多,對高素質技能人才有著更高的需求。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聚力打造“三地一區”兩中心,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功不可沒。
特別是近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7年,蚌埠職教園區建成投用,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蚌埠職業教育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分散到集聚,實現了質的飛躍,為加快建設“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提供了堅強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蚌埠職教園區內,9500平方米的高規格圖書館藏書近百萬冊,1.6萬平方米的體育館可供3000人同時觀賽,3.16萬平方米的公共實訓中心每年能培訓3.5萬人次,可承擔30多個工種的技能訓練……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配套完備,這座總面積3000畝的職教現代化園區,是省內規模最大職業教育新高地,與五年前蚌埠市職業教育的硬件設施大相徑庭。
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底,我市市區的11所中等職業學校中,蚌埠商貿學校占地面積僅12畝、蚌埠建設學校占地22畝、蚌埠汽車工程學校一直租用校舍辦學,其余學校占地面積也不足150畝,三縣大部分學校都是在初中學校內辦職業學校,全市在校生人數超過3000人以上的學校不足總數的一半,規模小、生源少、校舍老舊、辦學條件差、職教資源分散,一系列硬件設施的制約,造成我市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效益長期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
發展跑出“加速度”,職教緊跟“快節奏”。為適應蚌埠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2014年,市委、市政府科學選址,啟動市職教園區建設。2017年,在前期籌建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果斷決策,按照全市“一盤棋”的規劃,主動打破部門、行業、類別的束縛,采取“撤銷、合并、轉型”等辦法,將市區內分屬教育、人社、行業的11所中職學校先后整合成10所,其中6所統一搬遷至蚌埠職教園區一期,同時將三縣11所職業學校整合為4所,各縣集中力量辦好1所綜合性職業學校。
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分散到集聚,由各自為政到共建共享,一座高質量現代化職教園區拔地而起,高高屹立在淮河之畔,宛若明珠般閃亮。園區按照集約、節約、共享理念,入園6所學校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摒棄傳統學校建設模式,校際之間沒有圍墻,無明顯界限,僅以水系、綠化、道路相隔,各校實習實訓設施、圖書館、體育館、運動場、師資等均能夠共享共用。僅僅3年時間,園區在校生已達1.5萬人,各職業院校實現了大發展,全市共建成省級特色示范校5個、省級示范專業16個、省級示范基地16個,蚌埠職教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與我市“三地一區”兩中心的目標定位及奔跑前進的發展速度高度匹配。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直接、最緊密的教育類型。近年來,為了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助力蚌埠更好更快發展,我市從政策、制度、辦學模式等各方面進行改革,全力保障產教深度融合發展。
——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級統籌。去年,市政府印發《關于成立蚌埠市職業教育和產教融合管理委員會的通知》,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主任、有關市領導為副主任,成立了蚌埠市職業教育和產教融合管理委員會,進一步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在更高層次、以更大力度推進全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時落實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將職業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加速推動了我市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
——推進保障機制改革,加大財政投入。我市在農村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實施中職學生學費全免政策,積極鼓勵職業教育發展,并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教育支出結構,切實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要求縣區教育附加經費確保不低于30%、市本級不低于50%用于職業教育,每年財政補貼1000萬元用于中職技能大賽和中職招生工作。
——推進辦學模式改革,促進本地就業。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基本路徑?;诋a業鏈來謀劃發展職業教育,才能讓職業教育內生于經濟社會,形成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共生共榮的生態系統。五年來,蚌埠市積極鼓勵各職業院校根據專業特色,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對接聯系,先后與多家知名企業開展“金牌藍領”、“星藍領”等多項協同育人計劃,市域內職業院校合作企業達335家,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318家,舉辦企業冠名班40多個,訂單培養5000多人。每年開展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學生達6000多人次,校企交流人數每年1000多人次,就業率達98%,實現了學生畢業即可就業的育人思路。同時,蚌埠職教瞄準我市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緊盯硅基、生物基、高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進一步深化職教專業設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產教融合、工學結合作為培養人才的基本模式,開設了更多符合本地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專業,讓專業教材、課程與本地市場無縫對接,有效解決了我市用工企業人才緊缺問題,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人才保障,成為蚌埠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吸引企業前來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別是面對疫情影響下我市企業普遍存在的用工缺口大、招聘員工難等突出問題,市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穩崗促就業、大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主動作為、創新思路,積極牽頭組織市域內高校、職業院校與重點規上企業召開蚌埠市校企合作系列座談會,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本地就業率,貫通學校人才輸出與企業用工不暢的渠道。
截至目前,市教育局已獨立聯系市域內規模以上企業或與相關縣區部門聯合組織召開校企對接會6場,市域內17家職業院校先后與190多家大中型企業參加了交流座談。此外,市教育局牽頭建立了“蚌埠市校企合作工作群”,目前已有17所職業院校及180多家企業入群,推動校企新簽合作協議65份,商建校外實訓基地57個,舉辦各類招聘會22次,新增合作冠名班8個,訂單培養學生達445人,安排本地就業學生達2600多人次,有效緩解了企業用人緊缺問題,職業教育服務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高。
日前,一則消息在蚌埠各大媒體傳播,引起人們熱議——蚌埠商貿學校2018級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學生周雅潔作為中職教育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優秀代表,登上了《人民日報》,成為全國廣大中職學生的榜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周雅潔雖然年紀不大,但卻在2018年榮獲全國發型/化妝/美甲/美睫/美容護膚大賽標準卷杠銀獎,在2019年、2020年兩次榮獲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標準卷杠、男士無縫推剪造型一等獎,是諸多榮譽加身的技能型人才,更是優秀職教學生獲得職業榮譽、贏得社會尊重、擁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典型。她的背后,是蚌埠持之以恒抓高素質技能人才培育的系列舉措。
立德樹人,提升質量。近年來,我市堅定不移推進育人方式改革,按照“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要求,為蚌埠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五年來,我市堅持以賽促訓,高質量完成市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作,積極參辦全國、全省各項賽事,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成績穩步提升,在全省各類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共獲得省級一等獎78個,二等獎147個,三等獎188個,成績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五年來,我市強化內涵建設,加快推進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開展職業教育辦學水平評估,不斷提質培優,全市共建成省級名師工作坊11個、省級技能大賽賽點4個、省級現代學徒制4個,職業學校教師共獲得國家級獎項20個,省級一等獎42個、二等獎97個、三等獎125個,各校共提煉形成74個在全省可推廣應用的典型案例。
五年來,我市積極弘揚工匠精神,努力擴大職教影響,不僅積極開展線上線下職業體驗活動,邀請學生、家長、企業、媒體和各界社會人士走進職教園區親身體驗,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還主動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難得機遇,承辦了全國九市區職教協作會第三十一屆年會、第十屆安徽省校企對接等活動,不斷擴大我市職教影響,2019年,省政府對蚌埠職教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進行通報表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下,我市職業院校對本市及周邊地區的吸引力不斷增加,以皖北職教高地的傲人形象招才引智、育才用才,全市招生人數、畢業人數、留蚌人數逐年攀升,70%以上的職教畢業生選擇留在蚌埠,為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兩中心作出積極貢獻,成為支撐蚌埠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重要力量。(首席記者 顧楷)
特別是近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7年,蚌埠職教園區建成投用,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蚌埠職業教育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分散到集聚,實現了質的飛躍,為加快建設“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提供了堅強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整合資源 做大園區
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
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底,我市市區的11所中等職業學校中,蚌埠商貿學校占地面積僅12畝、蚌埠建設學校占地22畝、蚌埠汽車工程學校一直租用校舍辦學,其余學校占地面積也不足150畝,三縣大部分學校都是在初中學校內辦職業學校,全市在校生人數超過3000人以上的學校不足總數的一半,規模小、生源少、校舍老舊、辦學條件差、職教資源分散,一系列硬件設施的制約,造成我市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效益長期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
發展跑出“加速度”,職教緊跟“快節奏”。為適應蚌埠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2014年,市委、市政府科學選址,啟動市職教園區建設。2017年,在前期籌建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果斷決策,按照全市“一盤棋”的規劃,主動打破部門、行業、類別的束縛,采取“撤銷、合并、轉型”等辦法,將市區內分屬教育、人社、行業的11所中職學校先后整合成10所,其中6所統一搬遷至蚌埠職教園區一期,同時將三縣11所職業學校整合為4所,各縣集中力量辦好1所綜合性職業學校。
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分散到集聚,由各自為政到共建共享,一座高質量現代化職教園區拔地而起,高高屹立在淮河之畔,宛若明珠般閃亮。園區按照集約、節約、共享理念,入園6所學校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摒棄傳統學校建設模式,校際之間沒有圍墻,無明顯界限,僅以水系、綠化、道路相隔,各校實習實訓設施、圖書館、體育館、運動場、師資等均能夠共享共用。僅僅3年時間,園區在校生已達1.5萬人,各職業院校實現了大發展,全市共建成省級特色示范校5個、省級示范專業16個、省級示范基地16個,蚌埠職教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與我市“三地一區”兩中心的目標定位及奔跑前進的發展速度高度匹配。
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級統籌。去年,市政府印發《關于成立蚌埠市職業教育和產教融合管理委員會的通知》,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主任、有關市領導為副主任,成立了蚌埠市職業教育和產教融合管理委員會,進一步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在更高層次、以更大力度推進全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時落實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將職業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加速推動了我市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
——推進保障機制改革,加大財政投入。我市在農村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實施中職學生學費全免政策,積極鼓勵職業教育發展,并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教育支出結構,切實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要求縣區教育附加經費確保不低于30%、市本級不低于50%用于職業教育,每年財政補貼1000萬元用于中職技能大賽和中職招生工作。
——推進辦學模式改革,促進本地就業。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基本路徑?;诋a業鏈來謀劃發展職業教育,才能讓職業教育內生于經濟社會,形成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共生共榮的生態系統。五年來,蚌埠市積極鼓勵各職業院校根據專業特色,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對接聯系,先后與多家知名企業開展“金牌藍領”、“星藍領”等多項協同育人計劃,市域內職業院校合作企業達335家,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318家,舉辦企業冠名班40多個,訂單培養5000多人。每年開展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學生達6000多人次,校企交流人數每年1000多人次,就業率達98%,實現了學生畢業即可就業的育人思路。同時,蚌埠職教瞄準我市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緊盯硅基、生物基、高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進一步深化職教專業設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產教融合、工學結合作為培養人才的基本模式,開設了更多符合本地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專業,讓專業教材、課程與本地市場無縫對接,有效解決了我市用工企業人才緊缺問題,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人才保障,成為蚌埠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吸引企業前來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別是面對疫情影響下我市企業普遍存在的用工缺口大、招聘員工難等突出問題,市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穩崗促就業、大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主動作為、創新思路,積極牽頭組織市域內高校、職業院校與重點規上企業召開蚌埠市校企合作系列座談會,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本地就業率,貫通學校人才輸出與企業用工不暢的渠道。
截至目前,市教育局已獨立聯系市域內規模以上企業或與相關縣區部門聯合組織召開校企對接會6場,市域內17家職業院校先后與190多家大中型企業參加了交流座談。此外,市教育局牽頭建立了“蚌埠市校企合作工作群”,目前已有17所職業院校及180多家企業入群,推動校企新簽合作協議65份,商建校外實訓基地57個,舉辦各類招聘會22次,新增合作冠名班8個,訂單培養學生達445人,安排本地就業學生達2600多人次,有效緩解了企業用人緊缺問題,職業教育服務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高。
立德樹人 提升質量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日前,一則消息在蚌埠各大媒體傳播,引起人們熱議——蚌埠商貿學校2018級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學生周雅潔作為中職教育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優秀代表,登上了《人民日報》,成為全國廣大中職學生的榜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周雅潔雖然年紀不大,但卻在2018年榮獲全國發型/化妝/美甲/美睫/美容護膚大賽標準卷杠銀獎,在2019年、2020年兩次榮獲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標準卷杠、男士無縫推剪造型一等獎,是諸多榮譽加身的技能型人才,更是優秀職教學生獲得職業榮譽、贏得社會尊重、擁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典型。她的背后,是蚌埠持之以恒抓高素質技能人才培育的系列舉措。
立德樹人,提升質量。近年來,我市堅定不移推進育人方式改革,按照“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要求,為蚌埠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五年來,我市堅持以賽促訓,高質量完成市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作,積極參辦全國、全省各項賽事,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成績穩步提升,在全省各類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共獲得省級一等獎78個,二等獎147個,三等獎188個,成績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五年來,我市強化內涵建設,加快推進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開展職業教育辦學水平評估,不斷提質培優,全市共建成省級名師工作坊11個、省級技能大賽賽點4個、省級現代學徒制4個,職業學校教師共獲得國家級獎項20個,省級一等獎42個、二等獎97個、三等獎125個,各校共提煉形成74個在全省可推廣應用的典型案例。
五年來,我市積極弘揚工匠精神,努力擴大職教影響,不僅積極開展線上線下職業體驗活動,邀請學生、家長、企業、媒體和各界社會人士走進職教園區親身體驗,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還主動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難得機遇,承辦了全國九市區職教協作會第三十一屆年會、第十屆安徽省校企對接等活動,不斷擴大我市職教影響,2019年,省政府對蚌埠職教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進行通報表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下,我市職業院校對本市及周邊地區的吸引力不斷增加,以皖北職教高地的傲人形象招才引智、育才用才,全市招生人數、畢業人數、留蚌人數逐年攀升,70%以上的職教畢業生選擇留在蚌埠,為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兩中心作出積極貢獻,成為支撐蚌埠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重要力量。(首席記者 顧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